栏目导航

2021/01/05

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中期报告

网站首页    小学    教科室    课题研究    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中期报告

 

《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于2017年3月正式批准为苏州市“十三五”普通规划课题,2017年4月27日,在蝶湖湾小学进行了开题论证,张敏华主任以及开发区教科片教科主任参加了本次的开题论证会。

  • 一、对课题核心理念的再认识

在课题最初的开题报告中,我们对于课题核心理念的认识还比较粗浅,缺少理性的思考,缺少实践得出的结论。开题论证后,我们课题组对于张敏华主任以及开发区教科片其他主任提出的指导意见,集合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思考,对课题中的几个核心理念进行了反复讨论,课题组一致认为很有必要进行重新修正和定位:

学科课堂:国家规定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

体验:《辞海》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有专家认为,体验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过程。而刘惊铎则认为,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其中,“图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有机的整体性存在,它同时包含着个体过去的生活经历,当下生活场景之生命感动和未来人生希冀的蓝图!其显著特征是整体性、现场性和超越性。

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使学生得到优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情境、体验、发展是体验式教学的三要素。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的再确定

20174月开题论证会后,我校校长室和教科室进行了校级的课题论证会,经过讨论、修改,最终确定如下:

研究目标:

  1. 以体验为核心,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学,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感受在先,体验相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学生的表达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学生的课堂收获也来自于自身的体验。

  1.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注重学生多感官的激发与相互作用,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课堂,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官体验的阵地。

  1. 通过体验式的课堂转变,推进多学科课堂的融合与相互作用。

每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都是相相通的。通过一门学科的学习与体验,都是为了触类旁通,帮助与融合类学科之间的感受与相互作用,不单单是学习一门学科,更多地是让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促进。

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题的开展与实施,在校长室和课题组的再研究下,将原来的研究内容作了更科学,更细化的调整:

  1. 从声觉入手,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演唱、发言、表达、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感知力和表达力。
  2. 从动觉入手,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写字、律动、合作、表演、游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运用力和表现力。
  3. 从听觉入手,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觉习惯、聆听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接收力和良好的习惯
  4. 从视觉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观察力和辨别力。

三、研究思路的再调整

为了让课题研究更有效,更能落到实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书读,而是希望读好书,于是教育质量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教育质量监控的名义下纷纷立法或制定国家标准,产生了基于标准的运动;另一方面,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教师即教书匠的形象,希望教师分享到部分课程权力,除了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以外,还需要关注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运用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当前的教学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但是却很难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穿新鞋走老路,沿袭着传统教学思想。虽然,教师已认识到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要突出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可一到课堂实施时,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时间的限制,疲于赶教材,课中没有给细细体验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时教师似乎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操作等体验的机会,但多会迫于时间紧张,草草收场,流于形式。另外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还很不够,但大多数的教师却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也缺乏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评价。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的学生构成比较多样化,有来自大陆、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多国家的学生,学生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不同中,找相同,寻找最符合学生自身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能够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升参与度与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挖掘不同类型学生的共同点,研究与实施更加有效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 二、概念界定

小学阶段学科课堂是指,语、数、英、音、体、美等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

体验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听觉、视觉、动觉乃至嗅觉、味觉等等,充分的调动,并使其相互作用,最终让学生感觉在课堂中有全方位的体验,而非单调地老师教,学生接受。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全方位的感受与实践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并保持学生地学习兴趣。即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通感体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致力于打造学生在课堂上“全员参与”的理念,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对学科新的认识。

3.学生在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科的学习充满继续请与动力。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励老师有更多动力去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2.通过课题的研究,真正从以人为本出发,而非以知识为本出发。创造大众型的课堂。

3.通过课题研究,以感性知识经验为载体,激发学生对于学科感性经验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查阅促进师生发展方面有关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理论起点,启发研究思路。

2)行动研究法: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同学科老师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与方法,积极从各类听课过程中进行总结,开展深度讨论与思考,撰写相关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及时交流。

五、研究步骤

此课题研究周期为五年,自20174月至20214月,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74月—20179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活动。运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等初步完成开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设立子课题。

2.实施阶段(201710月—20211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过程性管理,进行课题的分解以及实施,分阶段进行课题的成果总结,进行讨论和再调整。

3.总结阶段(20212月—20214月):整理分析过程性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炼研究经验,总结学科有效,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完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争取有关部门鉴定、结题。

六、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

子课题组教师形成文字材料,通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评课记录等材料进行课题的分解、实施与总结,形成学校大课题的教案集、反思集、论文集等。

实践活动:

以校、片、市级各类活动为载体,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 研究中的思考

     1.不断地整理“体验式教学”的框架与思路,进行理念的建设与实施,调整内容,完善思路,积极实践,不断反思,为学生和老师的更好地发展。

     2.将课题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通过昆山市的各类比赛,让老师们不断实践教学理念,并能受到同行教师的认可,能给同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3.不断地实践“体验式”课题的教学理念,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下一次研究做铺垫,能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能够形成链性的研究。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6.12—2017.4)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进行申报。

2.组织建立课题组成员。

3.搜集素材,确立方向。

4.进行总体的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7.4—2021.6)实施阶段

1.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会进行课题内容的交流。

2.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现阶段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初步评估,并进行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3.加强过程性研究的跟进,定期进行课题的反馈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调整课题研究的步伐,完善课题研究的实施。

4.完成论文撰写和建立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2021.6—2020.9)总结阶段

1.编写好课题成果集。

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3.报请市教科室进行检测、评估、鉴定。

 

十、预期成果

1.《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2.《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展示交流课教案集

3.《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展示交流课课件集

4.《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展示交流课反思集

5.《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展示交流课活动方案集

6.《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论文集

7.《小学阶段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师展示影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