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2022/05/11

昆山的三位母亲

网站首页    中学    新闻资讯    国中动态    昆山的三位母亲

点击上方小花,让它动起来


昆山的三位母亲

    MOTHER   

HAPPY MOTHER'S DAY

———————————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对中国人而言是舶来品,但对于伟大的母爱而言,则是不分东西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欧母划荻”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我们昆山也有三位伟大的母亲,她们分别是归有光的母亲周氏、顾炎武的母亲王氏、朱柏庐的母亲陶氏。


勤俭持家受人敬,倾心教化育儿材


归有光的母亲周氏,一生极其短暂,只活了26岁。但其贤惠善良的品行却深受乡人和仆人的敬仰。归有光在纪念其母亲的《先妣事略》中描述:母亲出身大户人家,但却毫不娇气。一天到晚总是忙碌,甚至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还在缉麻线。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被她打理的的井井有条。她待仆人非常和气,即使奴婢做错事,她也宽以待之,绝无责打。每次省亲带回来的土产,也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很受人尊敬。

周氏太夫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深知严格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归有光曾深情回忆道:“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看到堂哥刮风下雨时可以不去上学,他也想偷懒,但母亲却严厉地说“不得留”。还有一次:“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母亲辛苦劳作一天,晚上还要督促归有光读书,直到熟读成诵后,才让他睡觉。“乃喜”二字,透露出归母看到儿子有长进时的欣慰。也许正是幼年时受到了母亲的这些影响,成年后的归有光才能面对科举道路上的坎坷坚忍不拔、为官一任时能够体恤民情、爱民如子。


春酒绿时留客饮,夜灯红处课儿书


顾炎武出生于江南世家大族,幼年时,其祖父就以关心国家大事、体察百姓疾苦对他进行教诲。而他的嗣母更是以身作则教导他。“初太安人王氏之守节也,养先生于襁保中。太安人最孝,尝断指以疗君姑之疾。”(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下同)他的这位嗣母王氏非常孝顺,曾经为了给婆婆看病而断指为其疗伤。受其影响顾炎武从小就胸怀大志、不慕浮华“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 “亦甚厌裙屐浮华之习。”

而母亲在民族大义上的气节更深深影响到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乙酉(公元1645年)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而太安人遂不食卒,遗言后人莫事二姓。” 王氏夫人为了不向异族低头,竟然绝食而亡。母亲的离世更加坚定了顾炎武毕生奋斗的信念-----保存国故,不与异族同流合污。他在《悼亡》诗中斩钉截铁地宣誓“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在今天千灯顾炎武故居里悬挂有这样一幅对联:春酒绿时留客饮,夜灯红处课儿书。此联描绘了顾氏母子朝夕相伴的那段美好岁月。遥想当年顾家门庭珠履三千,时贤名士,尽萃于此,少年顾炎武耳濡目染,自然胸襟、眼界不同凡响。而每日晨夕篝灯勤读的功夫也奠定了他一生深厚的学养与学识。上联写的就是王氏太夫人对待宾朋的豪爽与豁达,下联则是太夫人苦心孤诣培养他的艰辛与温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育家朱柏庐的母亲陶氏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不多,但有其母,必有其子,我们仍可以想象出这位陶氏夫人也一定是一位仁爱贤淑、深明大义的奇女子。

百善孝为先,孝道观是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柏庐不仅推崇孝道,而且还身体力行。他常年在外教书,当母亲生病他却不能在身边伺候时,无比牵挂母亲,同时也深深自责“吾母以勤劬之故,向苦多病,比尤不宁。某既不能尽药膳之养而又糊口于人,羁迹他馆,不得顷刻侍左右问安否。鲍参军云:一息不相知,何况远离别。是夜,拥衾不寐,不觉悲从中来,涕泗横流。”这里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朱柏庐对母亲的“诚孝”之笃。

他曾写过一首《劝孝歌》:“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唯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全诗用朴质的语言书写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明白如话,令人动容。

ꔷ 结语 ꔷ

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培育出这样的优秀子女,昆山三位贤人的母亲当之无愧!

今天是母亲节,谨以此文缅怀三位贤母,并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关注我校官方微信

昆山礼仁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