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仁红领巾研学|走进我们会吸水的海绵城市
近期,昆山发布上的这样一条新闻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海绵城市,连续两年获评A档,唯一的县级城市,这些字眼更是激发了队员们的好奇心。
这个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的城市又为什么创建海绵城市呢?
为什么昆山能够成唯一获评A档的县级城市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队员们有一次踏上了他们的红领巾研学之旅。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队员们了解到,在昆山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做海绵办的部门,他们想去寻访一下海绵办的专家们,揭开海绵宝宝能吸水的秘密。

王叔叔,开发区海绵办的一名海绵城市建设者

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好人公园就是建设在我们身边的海绵城市,在王叔叔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好人公园,寻找那些藏在好人公园里的“海绵宝宝”。
▲实地探访,寻找海绵宝宝
▲科普小课堂,了解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如同一块巨型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聪明得自我调节净化,和雨水做朋友。下雨时痛快 “喝水” ,吸附雨水中的污染,蓄存清洁雨水;干旱时自动“吐水”,循环利用雨水资源。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城市生病了。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队员们,通过在好人公园的实地研学,科普小课堂的知识学习,自己搜集资料找到了很多身边的“海绵宝宝”。





队员们,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海绵城市对于城市雨水净化的过程和作用,在海绵办专家王叔叔的带领下制作了海绵城市的模型。


通过一系列的关于海绵城市的探索行动,队员们对于海绵城市有所了解,更对海绵城市所带来的环保效应赞叹不已,同时也为昆山能够成为全国县级城市唯一的海绵城市A档城市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他们制作了研学小报,想要把他们所了解到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小伙伴们。

此次参观研学体会到科学环保的力量的强大,公园里仅仅是采用了一些简单的设施,就起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未来如果更大面积的,比如城市,甚至国家都再科学环保前提下,建设城市,在空气治理,水治理等方面全民提升,那我们的地球将会越来越年轻!
讲解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海绵城市的设施,我感觉“海绵宝宝”的设计非常巧妙,不仅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而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完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参观后我们做了一个水渗透的实验,在过滤器里依次装入花岗石石子、过滤片、沙子、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接着将泥水倒入过滤器,静置一会,我们就能得到净化后的水,几乎没有了杂质。
真是收获满满,向城市设计师们学习!
参观海绵城市,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态世界。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海绵,能够吸收并利用雨水,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漫步其中,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草地、湿地公园和透水铺装道路,让人心情愉悦。每当雨季来临,雨水不再成灾,而是成为城市的滋润。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我深刻感受到海绵城市的美好。这里的生态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空间。这是一次难忘的研学体验,让人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充满期待。
在开发区好人公园的海绵城市研学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一进公园,就能看到独特的设计。地面是透水材料铺就,雨水落下迅速渗透,不会形成积水。路边有下凹式绿地,下雨时,雨水先流入绿地,滋养草木,多余的才缓慢排出。这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的渗透和储存功能,减少雨水径流。
各类植物错落有致,它们不仅美化环境,还在雨水净化中发挥大作用。雨水流经花园,杂质被植物和土壤吸附过滤,得以净化。这一过程就像一场无声的魔术,让原本可能污染环境的雨水变为资源。
公园里还有收集雨水的设施,储存的雨水可用于灌溉、清洁道路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使我认识到海绵城市是一个完善的系统,从雨水的收集、净化到利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此次研学让我明白,海绵城市理念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它用巧妙设计应对雨水问题,还为环保助力。我期待更多城市能成为海绵城市,让我们生活在更美好的环境中。
辅导员夏老师
队员们,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希望队员们能够勤奋学习知识,用扎实的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